水质较差时,石英砂过滤器反冲洗周期需大幅缩短,通常在 4-12 小时 区间,具体需结合 “水质差” 的核心指标与运行状态动态调整,核心逻辑与实操标准如下:
从 “水质差” 的量化依据来看,需先明确关键污染物浓度 —— 当进水浊度>10NTU(如地表水汛期、工业废水预处理阶段)、悬浮物含量>20mg/L,或水中含较多黏性杂质(如油污、胶体颗粒)时,滤料截污速度会显著加快,表层滤砂易快速堵塞,此时基础周期需设定为 4-8 小时。若进水浊度进一步升高至 20NTU 以上,或伴随大量悬浮絮体(如未充分沉淀的原水),滤层孔隙可能在 2-4 小时内被填满,周期需压缩至 4 小时以内,甚至采用 “间歇式短周期反冲”(如运行 3 小时即反冲)。
运行参数会进一步影响周期细化:当滤速维持在常规 1.0-1.5m/h 时,高浊度水流会加速污染物在滤层表层堆积,此时需按 8-12 小时周期反冲;若为提升处理量提高滤速至 1.5-2.0m/h,水流冲刷力增强,污染物更易堵塞滤料孔隙,周期需缩短至 4-6 小时。反之,若降低滤速至 0.5-1.0m/h(低负荷运行以缓解截污压力),可将周期小幅延长至 6-8 小时,但仍需以指标监测为准。
实际运行中,动态监测指标 是判断反冲时机的关键:一是滤层压差,当压差快速升至 0.08-0.1MPa(常规触发阈值上限),即使未到预设周期,也需立即反冲,避免滤层 “穿透”(污染物随出水排出);二是出水浊度,若出水浊度突破 1NTU(达标上限),说明滤层已无法有效截留杂质,需紧急反冲。此外,观察反冲洗排水也可辅助判断 —— 若反冲初期排水即呈高浊度(如酱油色),且持续 5 分钟以上仍未变清,说明前一周期设定过长,下次需缩短 1-2 小时。
需注意特殊场景的周期调整:若水质差且含油污(如机械加工废水),油污会附着在滤料表面形成 “油膜”,加速堵塞并影响反洗效果,周期需进一步缩短至 3-5 小时,且反冲时需配合加药(如少量除油剂);若水中含易板结杂质(如黏土颗粒),则需控制周期不超过 6 小时,避免杂质在滤层内结块难以冲洗。
综上,水质较差时,建议以 “8 小时” 为初始参考周期,结合进水浊度、滤速、压差及出水水质动态压缩,核心原则是 “不允许滤层过度截污”,既避免出水超标,也防止污染物长期堆积损伤滤料,确保过滤器稳定运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