钠离子交换器的工作原理-杭州鑫凯

2025-08-06 17:41:59 admin 3

钠离子交换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离子交换技术,核心是利用钠离子(Na⁺)置换水中的钙(Ca²⁺)、镁(Mg²⁺)等硬度离子,从而降低水的硬度。其工作过程主要包括交换和再生两个循环阶段,具体原理如下:

一、核心材料:钠离子交换树脂

交换器内部装填的钠离子交换树脂是实现软化的关键。这类树脂是一种带有多孔结构的高分子聚合物,其骨架上结合了大量可交换的钠离子(Na⁺)。树脂的化学结构稳定,且对水中的 Ca²⁺、Mg²⁺的亲和力远大于对 Na⁺的亲和力,这是离子交换的基础。

二、工作过程:交换阶段(软化水生产)

当硬水(含 Ca²⁺、Mg²⁺)通过交换器内的树脂层时,发生以下离子交换反应:

钙硬度离子与树脂反应:

Ca²⁺ + 2R-Na → R₂-Ca + 2Na⁺

镁硬度离子与树脂反应:

Mg²⁺ + 2R-Na → R₂-Mg + 2Na⁺

其中,R-Na代表结合了钠离子的树脂;R₂-Ca、R₂-Mg代表树脂吸附了 Ca²⁺、Mg²⁺后形成的新形态。

通过上述反应,水中的 Ca²⁺、Mg²⁺被树脂吸附,树脂释放出等量的 Na⁺进入水中,最终流出的水即为软化水(硬度大幅降低,主要含 Na⁺)。

三、再生阶段(树脂恢复交换能力)

随着交换过程的进行,树脂上的 Na⁺逐渐被 Ca²⁺、Mg²⁺取代,当树脂吸附的硬度离子达到饱和(即出水硬度超过标准,通常≥0.03mmol/L),树脂失去交换能力,需要通过再生恢复性能。

再生的核心是用高浓度食盐溶液(NaCl 溶液,浓度通常为 5%-10%) 冲洗树脂,利用高浓度 Na⁺将树脂吸附的 Ca²⁺、Mg²⁺置换出来,反应如下:

R₂-Ca + 2NaCl → 2R-Na + CaCl₂

R₂-Mg + 2NaCl → 2R-Na + MgCl₂

再生过程中,置换出的 CaCl₂、MgCl₂随废液排出,树脂重新转化为 R-Na 形态,恢复吸附硬度离子的能力,可再次进入交换阶段。

四、辅助流程

反洗:再生前用原水反向冲洗树脂层,目的是松动树脂、去除表面截留的悬浮物,避免树脂结块影响再生效果。

正洗:再生后用软化水正向冲洗树脂,去除残留的食盐溶液和废液,确保出水水质达标(避免 Na⁺过量残留)。

五、关键特点总结

核心原理:利用树脂对 Ca²⁺、Mg²⁺的高亲和力,通过离子交换实现硬度去除,Na⁺作为 “交换媒介” 循环使用。

优势:操作简单、成本较低,可将水的总硬度降至 0.03mmol/L 以下,满足多数工业软化需求。

局限性:仅去除 Ca²⁺、Mg²⁺,不改变水中总溶解固体(TDS)含量,且再生需消耗食盐,产生少量含盐废水。

钠离子交换器通过 “交换 - 再生” 的循环,持续稳定地提供软化水,是工业中降低水质硬度的经典技术。


服务热线:400-0808-060

公司地址:杭州市上城区临丁路大唐商务大厦B座5楼502

工厂:浙江省长兴煤山绿色制造产业园西部分区中南高科.长兴绿色智造产业园B13

网站首页
关于鑫凯
产品中心
联系我们